当前位置:首页 |
|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比较普遍,小到个人信用,大到政府诚信。诚信的缺失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损害国家声誉,危害巨大。政府采购工作中也存在诚信缺失问题,如害群之马,严重影响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何打造一个诚信、和谐的采购环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共铸诚信环境,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和帮助采购环节中的所有人员牢固树立诚实信用是一种财富,纠正人们只讲个人信用,认为政府诚信和企业诚信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信用的建立不容易而失去是很容易的观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诚心诚意、说话算数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真正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把诚信的要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通过教育让人们了解到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是同等的重要,从而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
防范和治理失信,仅仅靠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社会公民和市场主体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把社会诚信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环境,通过严厉的制裁措施,加大失信者的经济成本,使其无利可图,以起到震慑的作用。《政府采购法》在这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就暴露出了这方面的弱点,对于在采购工作中不诚信的政府部门或供应商,我们除了把他们记录在案,就没有更好的、更有效的制裁方式。因此,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第三、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
要建立各类企业、组织、个人的诚信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机制,建立统一集中或政府、行业、信用中介机构三个层次的资信数据库,及时有效地向全社会提供和发布信用信息。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中介组织,为客户提供规范的资信调查服务和信用评估服务。提供信用信息网络化,使失信者无处可躲,无机可乘。
第四、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
舆论监督是全体公民获得知情权,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作用力量。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聘请不同领域的监察员对整个采购流程进行实时监督,在揭露市场欺诈和弄虚作假、维护采购人和供应商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媒体、网络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对诚信者的社会褒扬和对失信者的舆论谴责,促进社会形成更好的诚信氛围,使失信者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加大失信者的道德成本。
第五、政府采购部门和相关采购人员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和关键,政府的公信力对全社会影响极大。要社会讲诚信,首先政府要做好表率,领导要以身作则。在现代社会,建设和谐政府采购环境要求按照诚信的原则规范政府部门及其采购人员的行为,增加政府采购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避免政府部门强势采购和采购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采购事务公开,依法采购,打造政府诚信,树立政府采购的良好形象。同时,为社会采购代理机构做好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表率。
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加强诚信建设,打造政府采购机构的诚信形象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更要靠全社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