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最基本、最持久、最深远的影响力量,也是一个行业凝聚共识、汇聚智慧、积蓄力量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到2035年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任务将更加突出。国管局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机关事务“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挖掘机关事务文化内涵,从历史与现实表达、哲学与科学思考、文化与艺术内涵等角度提炼机关事务文化,倡导忠诚、为民、务实、奉献、创新、效能、节约、廉洁,为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机关事务文化集中体现了机关事务部门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及其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是体现机关事务部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核心要素。
一、机关事务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多年以来,全国各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推进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总结各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梳理,吸收借鉴学术界关于机关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我们认为,所谓机关事务文化,是指从事机关事务的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的形象行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制度约束等方面的集中体现,是机关事务部门形象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机关事务文化,是行政机关文化的一种,反映了机关事务部门干部职工这一特殊群体共同的价值标准、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和群体趋向,是机关事务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党政机关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机关事务文化是行政机关文化
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机关事务工作的定位存在偏差,把机关事务部门等同于机关后勤部门,以至于一提起机关事务文化,就只讲后勤文化、服务文化;还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于机关事务工作的内涵和主体把握不全,把工作中涉及到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当作机关事务文化的全部。这些认识上的偏差较为普遍的存在,是极其有害的。机关事务文化首先是一种行政机关文化。从历史上看,机关事务伴随着机关产生而产生,机关事务文化从来是机关文化的天然组成部分。从主体上看,法律法规关于机关事务部门及其干部职工的身份认同,以及机关事务干部职工的自我认同,都标明了机关事务文化鲜明的“机关”身份。从客体上看,机关事务部门必须按照机关的思维、规矩和机制,为党政机关和广大机关干部服好务,具有显著的内部性和稳定性。从地位上看,机关事务文化与发改、财政、市场监管、接待等部门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机关文化。
(二)机关事务文化是特殊的行政机关文化
与普遍意义上的行政机关文化相比,机关事务文化具有四个较为显著的特征:
内涵外延更加丰富多样。机关事务文化涵盖了保障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涉及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组织文化、建筑文化、庆典礼仪文化、餐饮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教育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等,几乎涵盖了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比单纯的行政主导的机关文化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参与主体更加复杂多元。机关事务部门的机构和干部职工的身份、性质比较复杂。以宁波为例,全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有行政、参公事业和事业单位三类,有的区县(市)还与接待办合署办公,内设机构设置也不尽相同;干部职工有六种不同的身份,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另外还有编外聘用人员(与机关事务局及其下属单位签订合同)和社会化团队服务人员(与第三方签订劳务合同)。差异化的机构、职能和人员构成,使得机关事务部门内部处室单位之间、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要比单一的行政机关更加困难、要求更高。
稳定性呈两极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认知、现实等原因,机关事务部门领导干部提拔交流到其他部门的较少、干部难流动的现象较为普遍,人员老化严重、天花板效应突出。例如,目前,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干部的平均年龄达47.5岁。而另一方面,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推行之后,大量的社会化服务团队进入机关事务领域。这部分人员的流动性非常频繁。特别是近年来劳务用工趋于紧张,招工难、留人难的矛盾非常突出。
功能辐射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机关事务文化具有引领、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和示范等功能,不仅影响和决定机关事务部门的运行发展,影响整个机关文化建设,还对公共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运行产生影响、发挥作用。
(三)机关事务文化主要包含形象行为、制度与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从性质上看,机关事务文化主要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形象行为文化三个方面。
精神文化,是机关事务文化的核心层文化,主要是指从事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干部职工(包括社会化引进人员)共同享有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
制度文化,是机关事务文化的浅层文化,主要是指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所特有的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操作规程以及干部职工的行政表现等,是机关文化固化于制的过程。
形象行为文化,是机关事务文化的表层文化,不仅包括机关事务部门的形象、标志、办公环境、文化传播网络,干部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精神风貌和工作实绩,还包括机关事务部门管理的办公区域的绿化、形象设计、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场所建设等。
二、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建设是机关自身建设最深层次的内容之一。一个系统、一个部门的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主导着这个系统和部门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建设进行论述、做出部署,基本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战略思想。2019年7月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探索总结既符合党中央要求又接地气的价值理念、职业操守等,打造体现部门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品牌,涵养风清气正的机关政治生态”,第一次把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乃至机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党建为龙头,建立健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价值体系,打造良好的机关生态环境,为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二)是牢固确立“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做强做大机关事务部门职能的迫切需要
“十三五”期间,国管局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以推进集中统一管理为方向,以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加快机关事务改革创新、深化职能化建设、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被全国机关事务系统广泛认同的正确之路,也是“十四五”全国机关事务工作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有利于总结好机关事务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明确机关事务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工作坐标;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机关事务工作的法治意识和标准意识,为集中统一管理唤醒行政主体意识、夯实行政文化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改革精神,不断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转型发展。
(三)是确立共同理想、树立共同目标、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迫切需要
机关事务部门机构人员的多元多样,导致了不同身份人群的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共存,相互之间的文化冲突也会变得经常、有时甚至会很尖锐。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把统一整齐的机关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覆盖到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人员,将广大干部职工团结起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从而将干部职工队伍凝聚成为高度统一的战斗集体。近年来,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总结提炼,将“忠诚、勤勉、务实、廉洁”作为部门核心价值,并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是提升机关事务工作文化品位、展示干部职工队伍良好形象的迫切需要
从一定意义上讲,机关事务部门服务保障的品质、品味和管理的艺术性、科学性,都决定于机关事务工作的文化力。文化力越高,服务保障的层次和管理的水平就越高。大力推进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有利于将文化、艺术的理念、标准、要求和境界引入机关事务工作,全面提升保障品质和管理效能;有利于挖掘提升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和优良作风,继承和弘扬历史传统、夯实具有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特色的文化基础。
(五)是引领党政机关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普遍得到遏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党政机关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尤其是节约型建设方面,干部职工的节约节俭意识还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机关事务部门作为办公用房管理、公务用车管理以及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公区域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的主管部门,亟需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和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
三、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2012年,国管局首次将加强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写入年度工作要点,并于2019年在成都等地机关事务局开展试点工作,全国机关事务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但整体上看,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突出存在重视不够、系统不强、层次不高、保障不强等问题。
(一)内涵和地位把握不够、重视不够,文化自觉不强
机关事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文化自觉”意识普遍不强,对文化的本质、规律、功能和地位难有正确、理性的认识,对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更是缺乏全面、系统、长远的规划和部署。甚至还有个别同志认为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就是搞“花架子”、“喊口号”的形象工程,与机关事务部门务实的工作性质存在冲突。正是由于对机关事务文化认识的缺陷和机关文化建设规划的缺失,使得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总体上滞后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滞后于机关事务部门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整个党政机关文化建设中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二)核心价值总结和提炼不够、宣传不够,文化自信不足
客观上,由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面很窄、刚性不强、职能化建设水平和社会参与度都不高,各方对机关事务不够了解;主观上,更由于机关事务部门没有总结挖掘、打造形成上下统一的核心价值和理论体系,在职能建设和社会宣传方面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以致不少方面认为机关事务工作就是“烧烧饭、看看门、理理发、端端盘子”、是比较低端的事务性工作。干部职工的自我评价也不高,不少干部职工都认同机关事务部门就是“二线部门”的说法。据了解,个别地方机关事务部门建局二十多年竟然没有从本单位提拔过一位局领导,干部职工的受挫和消极情绪弥漫。机关事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语言逻辑体系?怎样讲好机关事务部门和机关事务人的故事?怎样建立机关事务的话语权?这是迫切需要思考、研究并回答的问题。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尚未形成体系,法治意识不牢
2007年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2012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出台以来,机关事务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机关事务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形成,《机关运行保障法》还处于立法阶段,法治建设整体滞后于机关事务工作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基层,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的缺位现象比较严重。机关事务部门依法依规按章办事的法治意识也比较淡薄,不少地方还没有建立法律顾问和合同审查制度。
(四)行为规范指引不够、标准不一,文化张力参差不齐
机关干部职工的仪容仪表、服饰着装和言行举止等,不仅仅是个人的小事,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党委政府的形象。机关事务的形象行为规范具有显著的政务性和特殊性,理应指定出台相对固定、体现自身特点的标准指引。但是,机关事务部门作为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极少就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着装、接待、礼仪等形象行为制定出台细致、统一、具体、有操作性的规范,以致一些机关干部出现形象礼仪行为不当的现象。
四、进一步推进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机关事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把机关事务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固本工程”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一)建立健全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编制《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等,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领导和评价考核体系。各级机关事务部门党委(党组)要围绕党建加强对机关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政策指导,抓好研究部署工作,切实发挥党委在机关事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建机关事务文化研究机构,定期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建立健全机关事务理论研究机制。
(二)培育形成并宣传展示机关事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机关事务核心价值观和机关事务精神征集活动,将最能结合干部职工群体实际、最代表工作特点、最集中体现党员干部智慧的工作理念和机关事务精神总结提炼出来,逐步培育形成机关事务核心价值观体系。同时,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展板以及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机关事务核心价值入脑入心。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事务制度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机关运行保障法》的立法工作,同步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努力在不断完善机关事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提升法治化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机关事务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大干部交流和培养工作力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重点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机关事务工作人员掌握和应用法律实施行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制定出台全机关事务干部职工行为规范。设计完成机关事务部门的LOGO、歌曲、徽章等,举办机关事务文化宣传月、机关事务艺术节等活动,不断丰富机关事务文化的建设载体。制定出台《机关事务工作人员形象行为规范》,就干部职工的着装、仪表、行为等,制定细致、明确、统一的规范,对不符合规范的形象行为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推行机关事务工作人员身份亮牌制度,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日常监督,展示机关事务人的良好形象。
(五)进一步加大机关事务软硬件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以增加干部职工的体验感和友好度为目标,着力改善机关工作环境,努力打造彰显红色传统、绿色节能、传统文化和现代特征相结合、机关特色明显的政府大院。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引入社会优质文化资源、统筹机关内外两种资源共同参与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逐步打造形成具有机关特色的信息网络文化。
(何平 夏以群 盛路 虞亮亮)